地理教学中经常用一些示意图来表示地理现象的发生与变化。完成下列问题。图2显示的是某一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该过程为
A.海陆间循环 | B.海上内循环 | C.夏季风环流 | D.冬季风环流 |
图3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图中等值线表示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
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箱(如下图),在甲玻璃箱底部放层土,同时将两个玻璃箱放在阳光下照射,15分钟后测量玻璃箱里的气温,测量结果显示两个玻璃箱内气温相差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气温甲大于乙,因为甲的底面辐射比乙强 |
B.气温甲大于乙,因为甲的大气逆辐射比乙强 |
C.气温乙大于甲,因为乙的底面反射比甲强 |
D.气温乙大于甲,因为甲底层土壤的热容量比空气小 |
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南半球运动方向变化是()
一架飞机从圣彼得堡(60ºN,30ºE)2014年1月3日15时20分起飞,经过11小时40分钟飞抵哈瓦那(23°N ,82°W)(西5区),回答下题。飞机到达哈瓦那时,当地时间是()
A.3日20时00分 | B.4日10时32分 |
C.3日19时32分 | D.4日20时00分 |
飞机从圣彼得堡飞往哈瓦那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较快
B.太阳直射点正在南半球向北移动
C.圣彼得堡昼长逐渐增加
D圣彼得堡昼长等于哈瓦那飞机起飞时,刚刚为正午时刻的经度是()
A.20°W | B.20°E | C.80°W | D.80°E |
读右图(图中数字表示经纬度,阴影部分表示夜晚)回答下列小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点此时刚刚处于日落(昏线上) |
B.这一天是12月22日 |
C.A地可能有极昼现象° |
D.C点的昼长为12小时 |
ABC三地比较()
A.A的昼长最长 |
B.ABC三地昼长任何时候都不可能相同 |
C.地方时B最晚 |
D.C的自转角速度最大 |
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度和纬度是()
A.90°E和23°26′S | B.90°W和23°26′S |
C.90°W和23°26′N | D.90°E和23°26′N |
此时,北京时间是()
A.3.21日16时 | B.6.22日18时 |
C.6.22日14时 | D.12.22日8时 |
ABC三地昼长比较正确的是()
A.A=B=C | B.A>C>B | C.A<B<C | D.C>A<B |
在5月10日到10月10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绵阳的昼长一直比北京大 |
B.绵阳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在增大 |
C.北京的昼长一直在增大 |
D.绵阳的正午太阳高度一直比北京的大 |
关于地球公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地球在近日点时,我国正值冬季 |
B.公转角速度加快时,公转线速度相应减慢 |
C.同自转方向一致,公转方向为自西向东 |
D.地球公转最慢的时候,绵阳昼长夜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