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无适:没有嫡子。钧:均等。)这段记载说明
|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
|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
|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
|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
|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
|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
|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
中国隋唐科举制、雅典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罗马的万民法,其相似的作用是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 B.扩大了统治基础 |
| C.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 | D.实现了选贤任能 |
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
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
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
③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
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秦、唐、元 | B.汉、宋、明 | C.秦、元、清 | D.秦、唐、明 |
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是
| A.派文臣做知州 | B.设“三衙”,收精兵 |
| 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 D.“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
史学界说:“汉承秦制”,但汉代有所变化。汉初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不同是
| A.中央机构 | B.地方制度 | C.皇帝权力 | D.监察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