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推恩令” 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C.对西汉的“推恩令”持肯定态度 D.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其加入联合国”。美国的政策后来破产了,这种“破产”最早发生在( )

A.1954年4月 B.1971年10月
C.1972年2月 D.1979年1月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说:“我们将要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亚洲这两个迫切问题如果能获得解决,将有利于保障亚洲的和平,并进一步缓和国际的紧张局势。……”与此相对应的外交活动是( )

A.应邀出访印度和缅甸 B.提出和平共外五项原则
C.参加国际日内瓦会议 D.出席万隆国际会议

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指出:“像中印这样两个接壤的大国之间一定会有某些问题。只要根据这些原则,任何业已成熟的悬而未决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谈。”周恩来阐述的是( )

A.社会主义国家合作的重要性 B.东西方国家改善关系的必要性
C.“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然性 D.邻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可能性

2010年4月温家宝说:“我去台湾的愿望依旧是那么强烈,因为我认为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化,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凝聚力,不要因为50年的政治而丢掉5000年的文化”。这段话不能表明( )

A.对实现祖国统一的坚定信念 B.热爱祖国的情感
C.大陆对改善两岸关系的最大诚意 D.坚持“一国两制”的原则

2014年12月4日是我国第一个国家宪法日。下列对我国宪法发展历史阐释准确的是( )

A.《临时约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共同纲领》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
C.1954年宪法是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
D.1982年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