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江陵凤凰山10号汉墓简牍出土了“中舨共侍约”(即商贩订立的契约),说:“某年三月辛卯,合伙做商贩,贩长张伯、石兄、秦仲、陈伯等十人在一起合伙共贩。约定一,每人出贩钱二百;约定二,加入贩会的钱要交齐备,不交齐备,就不能同他合伙同贩……”这张契约一定程度上说明
| A.西汉商业贩运活动已经初具规模 | B.商人贩运活动突破了政府法律法规 |
| C.商人诚信经营意识和职业道德建立 | D.商业资本具备改变社会主流思想的力量 |
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
| A.官营手工业 | B.家庭手工业 |
| C.民营手工业 | D.工场手工业 |
《宋书》卷九十四载:“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因此相沿,遂为成法,自魏至晋,莫之能改。”材料说明九品中正制()
| A.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 |
| B.选官用人只注重门第出身 |
| C.是士族地主垄断政权的工具 |
| D.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出当时( )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
|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
|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
秦朝法律规定,私拿养子财物以偷盗罪论处,私拿亲子财物无罪;西晋时规定,私拿养子财物同样无罪。一变化表明,西晋时()
| A.养子亲子权利相同 | B.血缘亲情逐渐淡化 |
| C.宗族利益受到保护 | D.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曾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据此,可以得出明清时期()
|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 B.“士首商末”的观念受到冲击 |
| 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 |
| D.商人经商动机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