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载:唐朝前期,宋州(河南商丘)、亳州(安徽毫县)生产的绢帛质量最高。江南东道(江苏南部和浙江一带)的丝织物品类繁多,很多列为贡品,在产量上已仅次于河南、河北道而跃居于全国的第三位。该记载
A.反映了唐朝主要政治中心在豫皖地区 |
B.准确地统计了南北方丝织业的发展状况 |
C.折射出古代河南、安徽之地是桑蚕中心 |
D.反映了唐朝行政区划和丝织业发展特点 |
但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两者的共同点是()
A.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 B.都主张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
C.都描绘了资产阶级的国家蓝图 | D.都以“理性”为指导思想 |
苏格拉底的哲学具有惟知是德和灵肉对立两个核心,他不爱好观看虚构戏剧,却要读《伊索寓言》,因为他以为一切都需要通过证据,才能清晰、朴真、实证。由此可以看出苏格拉底()
A.反对智者学派追求功利,忽视道德 |
B.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
C.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
D.认为社会中的人应该具备基本的美德 |
马克思说:“罗马帝国到处都由罗马法官根据罗马法进行判决,从而使地方上的社会秩序都被宣布无效……”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法官是罗马帝国的最高统治者 |
B.法官滥用权力,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
C.罗马法官建立了罗马帝国 |
D.罗马法稳固了帝国的政治和经济秩序 |
元朝时期杂剧流行,杂剧的创造和演出兴盛,城市里“瓦肆”“勾栏”纷纷出现,到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繁荣,晚清则产生四大谴责小说。这反映出()
A.中国古文化源远流长 | B.民间思想的广泛传播 |
C.文化政策影响文化现象 | D.文化是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 |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下列选项中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
B.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一统需要 |
C.消除亲疏贵贱,同等去爱所有的人 |
D.仁者爱人,人与人之间要融洽相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