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观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战争”。其依据是
A.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抵抗 |
B.甲午战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未充分觉醒 |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
D.力量弱小是甲午战争清军战败的根本原因 |
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这个共同体的建立使哪两个政治宿敌之间的矛盾化解( )
A.英法 | B.法德 |
C.德意 | D.英德 |
2012年6月22日,美韩在黄海举行“最大规模的”实弹演练,朝鲜国旗被当做道具扮演打击目标。这引发了世人对新一轮冷战的担忧。关于冷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家利益之争是根本成因 |
B.冷战期间世界没爆发武装冲突 |
C.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D.期间孕育着结束冷战的因素 |
美国前副总统切尼批评俄罗斯现状的讲话发表后,有关评论家认为切尼启动了第二波“冷战”。那么,第一波“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A.丘吉尔的富尔顿演说 |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
C.马歇尔复兴欧洲计划 | D.华沙条约组织建立 |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国,被媒体评论为“释放和平发展正能量”、“必将两国关系推向更高水平”。中俄两国领导人如果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友好交往的话题应不包括()
A.毛泽东访苏 | B.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 D.亚太经合组织中密切合作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入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外交方面取得的主要建树是()
A.促成万隆会议圆满成功 |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C.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