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额。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 |
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奋斗目标 |
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 |
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 |
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中说:“各处调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竞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 )
A.丑化了清朝军队 | 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
C.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 | D.反映了英军纪律严明 |
“民主的方法是做出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个人通过竞取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做出决定的权力”。近代时期,下列机构(或职务)的产生方式与材料表述不相符的是( )
A.英国下院 | B.美国总统 | C.德国联邦议会 | D.法国众议院 |
美国历史学家J·布鲁姆说:“1787年,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一个国家平等的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对这段话的看法正确的是( )
A.美国新政体的建立彻底实现了人人平等 |
B.联邦制民主共和国是大国最为适合的政体 |
C.美国的联邦制共和政体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创造 |
D.美国政体的优越性在于实现了对政府权利的制约 |
美国思想家托马斯·潘恩在1776年撰写的《常识》中认为英国政体是“君主政体暴政和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这两种“暴政的残余”分别体现在( )
A.国王和上议院 | B.国王和内阁 | C.国王和下议院 | D.内阁和上议院 |
希腊先哲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这主要表明( )
A.柏拉图时代的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的精神 |
B.当时雅典尚没有法律来约束公民 |
C.柏拉图因为恩师苏格拉底被判有罪而诋毁雅典民主政治 |
D.雅典的直接民主制使他们面临体制性的危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