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从内容上判断,激发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历史事件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B.中英联合声明的签署
C.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一国两制理论的创新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高三某生在学习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史时摘得材料如下:

这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简又文在《太平天国典制通考》里写到:一方面天朝当局听说来了“洋兄弟”就很高兴,以为是一家人,与作为敌人的清朝“满妖”相反;但另一方面又把人家当作天王的藩属,如一位天朝官员曾向英使询问:听说“圣母玛利亚有一美丽的妹妹”,你们能否使她嫁给天王?洋人对此大为反感,觉得反不如清朝“明事理”了。这说明()

A.太平天国采取较清朝更高明的外交策略
B.太平天国政权与清王朝政权有本质区别
C.太平天国运动极大损害了列强在华利益
D.太平天国仍难于谙熟近代国际关系规则

1896年,中国向日本派遣了首批13名留日学生。不仅各地官府竞相派送,且民间自费者也接踵前往,既有豪富贵胄,更多的是一般平民子弟。据统计,到1902年,留日学生增至500余人,1903年为1300余人,到1906年则达到8000多人。”此期间大量的留学活动()

A.是清王朝迫于《辛丑条约》的措施
B.从根本上维护了清王朝的封建制度
C.客观上为推动社会进步准备了人才
D.是之前戊戌变法部分措施的新延续

道光皇帝曾经说:“夷人远涉重洋,在内地通商贸易,自为牟利而来。但犬羊之性,反复无常,全在……`慑其玩心,夺其所恃。威信既布,各夷自俯首帖耳,惟命是从。不徒折服其心,并可柔驯其性。……抚驭外夷之道,柔之以所贪,尤必制之以所畏”。道光帝认为处理涉外司法案件应()

A.怀卖远人,法外施恩 B.羁縻外人,因俗而治
C.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D.坚持主权,依律拟断

据调查,17世纪末,英格兰和威尔士贵族地主占有全国15~20%的地产。到了1790年,400家大地主(其中多是上院权贵,从男爵和爵士)的地产份额高达20~25%。而同期10万个中小农户的年收入只占全国农业总收入的15~20%。这说明()

A.改良式的革命不利于英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公平
B.“光荣革命”后英国贵族仍占有大宗地产和经济优势
C.工业革命之后英国的这种状况得到了彻底改变
D.英国贵族长期握有特权而不受到革命力量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