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大年1960年著的《中国史稿》第四册(近代)统计数据,该书
| |
共计 |
政治、 军事 |
经济 |
思想 文化 |
边疆少数民族 |
| 页数 |
240 |
165 |
35 |
24 |
16 |
| 比例(%) |
100 |
68.7 |
14.6 |
10 |
6.7 |
A.记载了中国社会各领域走向近代化的相关史实
B.集中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历程
C.反映了各少数民族全面走向民族区域自治的历程
D.内容会涉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从孔子到孟子到荀子,始终贯穿的一条思想主线是()
| A.从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建设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
| B.人不分贫富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
| C.人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 |
| D.通过学习和实施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成为圣人 |
斯多亚学派哲学家塞内卡说:“奴隶是人,他们的天性和其他人相同,奴隶的灵魂中,同样有其他人所具有的自豪、荣誉、勇敢、高尚等品性,不管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下列思想家中曾提出与他相似观点的是( )
①韩非子②黄宗羲③薄伽丘④伏尔泰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 |
在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进行中,宣言审查委员会将宣言中收回租界收回海关、取消领事裁判权、废除不平等条约等具体条文删去,孙中山坚持恢复这些条文,并说,假如不通过这点,那么大会就毫无意义。这件事表明孙中山()
①把反帝主张视为国民党一大的一个重要内容
②把反帝主张同反帝斗争的具体目标结合起来
③具有维护国家主权、独立的强烈愿望
④完全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④ |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到:“康有为以为望变法于朝廷,其事颇难。然各国之革政,未有不从国民而起者;故欲倡之于下,以唤起国民之议论,振刷国民之精神,使厚蓄其力,以待他日之用。”这说明( )
| A.康梁意识到启发民智的重要 |
| B.戊戌变法没有借鉴外国经验 |
| C.康梁认为变法不能依靠朝廷 |
| D.戊戌变法是发自民众的运动 |
牛顿的发现被认为跳出了神秘的黑匣子,用理性的光芒照亮了人类;达尔文被当时的支持者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二者的学说都()
| A.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要求 | B.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
| C.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 D.促进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