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8日早晨5点54分,卢沟桥事变的消息传到东京,10点20分得到详细报告。下午,陆军省军事课长田中新一与参谋本部作战课长武藤章决定派遣三个师团前往增援。次日,陆相杉山元即批准了增援计划”。上述材料反映了
A.日军对扩大对华战争的积极态度 | B.中日之间的战争已全面爆发 |
C.中国守军有效遏制了日军的侵略 |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
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
A.血缘亲族关系 | B.古代的分封制度 |
C.西周礼乐文明 | D.文字契约的承诺 |
隋唐时期社会全面繁荣,具体表现在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兴盛等方面。史学家们在总结其原因时,曾归结为“得益于政治的创新、与完美”。其中三省六部制的成熟与完善体现在
A.加强了专制皇权,提高工作效率 | 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 |
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 | 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官吏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与印度文明的不统一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统一和连续。”中华文明的这个特点从根本上说应是得益于中国古代政治实体的统一性和连续性。下列制度中最有利于维护古代中国政治实体统一与连续的是
A.君主专制 | B.中央集权制 | C.分封制 | D.宗法制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
1912年元旦,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辛亥革命的爆发 | B.清朝统治被推翻 |
C.中华民国的成立 | D.《临时约法》的颁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