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国梦”,文化复兴是标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再次闪耀光芒。
材料一:跨文化传播指的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群体或组织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人类的生活始终离不开跨文化传播,它总是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交织在一起,是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必不可少的活动,跨文化作传播有一个重要的国际准则,就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材料二:影视作品是当今跨文化传播中最直接、也最有影响的一类。近期,两部“走出去”的影视作品,在海外出现了一冷一热现象,今年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上票房已近13亿元的《人再囧途之泰囧》,北美市场遇冷,截至目前只收获了6万美元;另一部电视连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在坦桑尼亚热播,成为热门话题,两部电影的不同境遇告诉我们,“文化差异”不是跨文化传播的绊脚石。一部电影要承担起文化交流的职责,成功走出去,首先,要有民族性,展现中华民族蕴含的丰富文化形象;其次,作品要接地气,根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再次,要注重细节,超越文化隔阂。
(1)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列举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途径。并结合材料,说明“文化差异”不是跨文化传播的绊脚石的原因。
(2)结合材料,根据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为中国影视作品成功走出去提出合理化建议。
下面是一位大学生“村官”的日记摘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年轻人逐渐成长历程。
2007年10月15日
我选择到最基层——农村去工作。这是一个别人没做过的“吃螃蟹”的决定。我想人是要有点理想的,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才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2008年9月14日
在农村,要尊重农民、心系群众,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
2009年1月20日
为使更多人学法、用法,我在村里办起法律夜校、法律咨询室……从中体会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
2009年8月28日
3年过去了,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全村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收入翻番,不少村民喜迁新居,村里时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说明大学生应该如何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聪明才智?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7.8万名“村官”,小杨就是其中的一位。大学一毕业,小杨打破传统观念,只身来到千里之外的一个乡村任村委会主任助理。任职期间,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的领导下,她走访农户,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传授农业科技知识,协助主任处理一系列村务。她刻苦学习雕刻知识,与该村艺人共同努力,使该村濒临失传的木雕工艺重放异彩,并将原先小打小闹的木雕品发展为人人喜爱的旅游纪念品。短短两年,该村的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村民的钱包鼓了起来。因此,“村官”小杨得到了领导和村民的一致好评。小杨自己也认为当“村官”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结合材料,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说明“村官”小杨在乡村的精彩人生给我们的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论述,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我国2010-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及其增长速度(%)
注:2014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9.2%、42.6%、48.2%;同时,消费需求逐渐成为需求主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
材料二:“经济发展新常态”点亮中国经济:中国经济的步伐更加稳健,仍处合理区间;新常态新动力,为破除阻碍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优化科研经费配置、完善科技计划管理等一项项改革相继启动;新常态下谋发展,还要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2015年我国将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
(1)依据材料一,描述我国2014年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2)依据材料一、二,用“围绕主题,抓住主线”的知识,谈谈我国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不久前,我国某机构做了中国某地区居民储蓄、投资、消费意愿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结果如下。
根据数据,推断接受调查的多数居民在储蓄存款项目与投资债券、股票、基金项目上最有可能的行为选择。你是否认同这种选择?从实现资产增值角度加以评析。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看图一、图二
材料二:2014年,鉴于外部环境仍然具有许多不确定性,我国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把改革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仍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培育消费新的增长点,着力优化消费环境。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说明了什么?
(2)结合材料二, 请从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角度就如何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的消费率提几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