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粤西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部分数据)

项目
城市
总人口(万人)
地区生产总值(GDP: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阳江
247
880
19072
9415
470
湛江
710.9
1900
20227
9561
890
茂名
748.9
1951
18034
9506
902

注:《粤西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指出,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阳江三个地级市。2012年,广东人均GDP达到54095元。
材料二   2013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定不移地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扩大内需的难点和重点在消费,潜力也在消费。扩大居民消费要在提高消费能力、稳定消费预期、增强消费意愿、改善消费环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而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就必须做到三点:第一,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其次,还得让老百姓敢花钱;第三,还要解决放心消费问题。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我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推动珠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通过巩固发展演艺、娱乐、影视等传统文化行业,大力发展动漫、网络游戏、游艺、文化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并加强粤港澳文化合作。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要挖掘历史民俗文化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  
(1)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中影响消费水平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让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3)结合材料三,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树立竞争意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电视剧《蜗居》的热播,折射大都市“房奴”的辛酸苦辣。去年12月20日,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建设“宜居重庆”。宜居重庆,绝不只是高收入者的宜居,也要是低收入者的宜居。今天,住房是老百姓最大的民生问题,我们党要赢得民心,就要为老百姓盖房子,努力实现“居者有其屋”。
为响应国家鼓励多种形式解决群众住房问题的号召,年初,重庆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开展主城区2000万平方米公共租赁房屋建设。重庆率先开展公租房建设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在两会上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重庆的公租房模式让生活在重庆的低收入群体,看到了“住有所居”的希望。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告诉我们,只要地方政府肯动脑筋,房价是可以控制的。
运用主观能动性与规律的客观性的关系,说明“只要地方政府肯动脑筋,房价是可以控制的”的正确性。(8分)

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2010年又是一个网络监督年。网民通过互联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推动网络舆论的形成,使虚拟的网络变成现实监督的平台。网络监督的积极意义日益凸显。但不可否认,滥用监督权的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网民通过网络散步谣言,侵犯他人合法权益,宣泄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2011年3月15日,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其子公司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售卖的产品含“瘦肉精”,食用这种猪肉产品,将严重危害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事件曝光后,国务院立即成立联合调查组进行专项调查,并表示要依据食品安全法,严厉打击食品犯罪事件,切实保障公众食品安全。目前,公安部门已经在河南省内依法查获非法销售“瘦肉精”的重要犯罪嫌疑人2名,对72名涉嫌犯罪的有关人员采取了强制措施,同时对53名公职人员需要承担的责任进行了调查取证,32名已由当地纪检监察机关作出初步处理。
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关知识,分析国家为什么依法严厉打击食品犯罪行为,切实保障公众食品安全。(16分)

辽宁省将沿海经济开发开放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举措。中国共产党辽宁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和辽宁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省“十二五规划纲要”,均提出要加强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的规划建设,辽宁省人民政府组织相关学科领域的专家进行了大量研究论证,制定出台了《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获国务院通过。
依据材料回答,该规划的确立过程体现了《政治生活》中的哪些道理?

2009年8月12日,哈尔滨市市长张效廉在市政府棚改工作推进专题会议上说,棚户区里住着生活最困难的人群,这里的居民,没有一位副处级以上的领导干部,连直系亲属都没有!如果我们这些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也住棚户区,会有什么想法、什么期盼?学会换位思考,把百姓的苦当作自己的苦,群众的这些要求就不难理解,不难做到。
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
(1)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怎样才能学会换位思考?
(2)理解群众要求,解决群众困难,对政府有何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