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唐代有分相权以集君权的措施;在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把政府权力分为讨论、执行、司法三要素;近代史上英国洛克最早提出了立法权和执行权(行政权)的分立,并指出立法权应高于执行权。古今中外这些不同的分权理论与实践的相同点是
A.以上下权力制衡为目的 | B.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的 |
C.为后世不同程度所借鉴 | D.指出未来社会发展方向 |
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促进市场恢复 |
B.增强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
C.保障美国农民的权益,以缓和阶级矛盾 |
D.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稳定农产品的价格 |
1918年夏,协约国与俄国国内的反革命势力联合向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发起进攻,很快占领了苏俄大约3/4的国土,致使国内最重要的粮食和燃料来源被切断,40%的工厂因缺乏原料而停工、停产,交通运输几近瘫痪,人民忍饥挨饿,苏维埃政权岌岌可危。在这种情况下,苏维埃政府决定
A.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C.实行新经济政策 |
D.实行工业化 |
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当时中国官员宁波海关文案李圭作为中国工商业的代表参加了这次博览会。当时,李圭在博览会上最可能见到的最新科技成就展品是
A.①② | B.③④ | C.① | D.④ |
1901年,法国等11个国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当时法国具有缔结条约权的是
A.总统 B.参议院 c.众议院 D.最高法院
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 | B.对君主的制约 |
C.突出法治 | D.强调主权在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