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
肖德甫在《大国法则》中认为:“光荣革命在英国的历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事件。它不仅将英国1640年以来的革命成果以温和和妥协的方式巩固下来,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奠定了现代英国的基础,开启了现代英国之路。”对材料中“光荣革命”意义理解错误的是()
A.极大地提高了英国议会权威 |
B.使英国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体 |
C.开辟了和平与渐进的政治变革道路 |
D.为英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适宜的环境 |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反映了()
A.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 B.贵族的利益得到维护 |
C.平民的利益得到维护 | D.帝国的稳定得到保障 |
罗马法内容丰富,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习惯法→成文法→万民法→公民法 |
B.成文法→万民法→公民法→自然法 |
C.习惯法→成文法→公民法→万民法 |
D.习惯法→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 |
图中的两人在治国方略上存在很大差异的根源是()
A.君主专制与民主法制 | B.奴隶制商品经济和封建自然经济 |
C.“三公九卿”与“公民大会” | D.“政事共商”与“皇权至上” |
梭伦改革和克利斯提尼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A.都发生于公元前8世纪 |
B.都设十个地域部落 |
C.都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和十将军委员会 |
D.都打击了氏族制度,有利于民主政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