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理学建立、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发现推动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关于科学家和他们的贡献,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它们的重量决定,伽利略在他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中利用逻辑推断,使亚里士多德的理论陷入了困境 |
| B.德国天文学家幵普勒对他的导师——第谷观测的行星数据进行了多年研究,得出了开普勒三大行星运动定律 |
| C.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卡文迪许扭秤”首先较准确的测定了万有引力常量 |
| D.伽利略猜想自由落体的运动速度与下落时间成正比,并直接用实验进行了验证 |
如图为远距离输电示意图,两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升压变压器T1 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n1∶n2 = 1∶10,在T1 的原线圈两端接入一正弦交流电,输电线的总电阻为2 r =" 2" Ω,降压变压器T2 的原、副线圈匝数之比为n3∶n4 = 10∶1,若T2 的“用电设备”两端的电压为U4 =" 200" V 且“用电设备”消耗的电功率为10 kW,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影响,则
A.T1 的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为2010 V |
| B.T2 的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2000V |
| C.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50 W |
| D.T1 的原线圈输入的电功率为10.1 kW |
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有一个固定的竖直杆,其上的三个光滑水平支架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它们离地的髙度分别为3h、2h 和h,当小车遇到障碍物M 时,立即停下来,三个小球同时从支架上水平抛出,落到水平路面上的第一落点分别是a、b、c,如图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个小球平抛至落地的时间之比为
B.三个小球平抛至落地的时间之比为
C.三个小球第一落点的间距之比为
D.三个小球第一落点的间距之比为
如图所示,以o 点为圆心的圆周上有六个等分点a、b、c、d、e、f。等量正、负点电荷分别放置在a、d 两点时,在圆心o 产生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现仅将放于a 点的正点电荷改放于其他等分点上,使o 点的电场强度改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移至c 点时,o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仍为E,沿oe 方向 |
B.移至b 点时,o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沿oc 方向 |
C.移至e 点时,o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沿oc 方向 |
D.移至f 点时,o 点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沿oe 方向 |
如图甲,光滑平行的、足够长的金属导轨ab、cd 所在平面与水平面成θ 角,b、c 两端接有阻值为R 的定值电阻。阻值为r 的金属棒PQ 垂直导轨放置,其它部分电阻不计。整个装置处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上。从t =" 0" 时刻开始,棒受到一个平行于导轨向上的外力F 作用,由静止开始沿导轨向上运动,运动中棒始终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通过R 的感应电流随时间t 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面分别给出了穿过回路PQcb 的磁通量
、磁通量的变化率
、电阻R 两端的电势差U 和通过棒上某横截面的总电荷量q 随运动时间t 变化的图象,其中正确的是

沿平直公路匀速行驶的汽车上,固定着一个正四棱台,其上下台面水平,如图为俯视示意图。在顶面上四边的中点a、b、c、d 沿着各斜面方向,同时相对于正四棱台无初速释放4 个相同小球。设它们到达各自棱台底边分别用时Ta、Tb、Tc、Td,到达各自棱台底边时相对于地面的机械能分别为Ea、Eb、Ec、Ed(取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忽略斜面对小球的摩擦力)。则有
| A.Ta =" Tb" =" Td" = Tc,Ea > Eb =" Ed" > Ec |
| B.Ta =" Tb" =" Td" = Tc,Ea =" Eb" =" Ed" = Ec |
| C.Ta < Tb =" Td" < Tc,Ea > Eb =" Ed" > Ec |
| D.Ta < Tb =" Td" < Tc,Ea =" Eb" =" Ed" = 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