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几个语境中的语言表述都存在不得体之处,请指出并加以修改。(4分)
①某电视剧中,即将毕业离校的同学小张送给辅导员老师一幅画作为留念,辅导员老师一边接过礼物一边说:“多谢小张,那我就笑纳了。”
②小李某日收到同事的一张请柬,上面写着:“我明日乔迁新居,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③小李的朋友新开一家酒楼,小李受到邀请,他答谢道:“贵酒楼开张大吉,不论是多忙,到时我也一定会拨冗光临……”
④某学校广播站播送时事新闻:北京连续突然的强降雨,造成野三坡景区道路阻断……滞留游客可望明日返回住地。
答: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
下面是从已学课文中挑选的四片语段,试分析其描写方法与表达效果,填写下表:
题号 |
课文 |
语段 |
描写方法 |
表达效果 |
(1) |
《项链》 |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
生动表现了玛蒂尔德借到满意首饰后狂喜的心情。 |
|
(2) |
《守财奴》 |
似乎已经死去几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目不转睛地瞧着那些法器,他的肉瘤也最后地动了一动。 |
细节描写 |
突出葛朗台至死不变的贪婪本性。 |
(3) |
《陈奂生上城》 |
一次寒潮刚过,天气已经好转,轻风微微吹,太阳暖烘烘…… |
借天气烘托陈奂生此次上城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
|
(4) |
《林黛玉进贾府》 |
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
校报拟开辟介绍齐鲁文化名人的专栏,请你写一幅对联来反映栏目的开设宗旨。要求上下联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下面调查所提供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不超过20字)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经在美国最富有的400个人和另外1000多中低收入者以及穷人中做了以“幸福指数”为专题的比较调查,让他们从1到7选出一个数字,1代表“我感觉非常不幸”,而7代表“我感觉非常幸福”。最后的统计结果显示,流浪汉的幸福指数为2.9,超级富翁们的幸福指数是5.8。其实5.8并非很高的幸福指数——在过支0年间断断续续的调查中专家们发现,居住在寒冷的北格陵兰岛的因纽特人的幸福指数也是5.8。此外还有肯尼亚的游牧民族马赛人,他们生活在简陋肮脏的草棚内,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而快乐指数同样为5.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同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可以产生不同看法。
例如钉子。甲:把别人的打击,化作自己的前进的动力。乙:自己从来不知道进取,因而只能被动挨打。请另选择一种事物,从不同角度分别写两段话。要求:语言精练,对比鲜明,富含哲理。
事物:_____________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要求把下面一段文字补写完整。
一位高三的同学说:“我们不爱写作文,和作文的题目陈旧有很大关系。一些题目,小学写了,初中也写了,高中又写,真怕到了大学还要写。难怪有的同学说:‘我们老师是属祥林嫂的, A 。’其实,作文题目本身并不错,但是,就好像 B。”
(1) 在A处补上恰当的语句:
(2) 在B处补写上运用比喻、反问修辞手法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