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把城镇化作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任务。
材料一 中国正在经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农民向市民转移过程,城镇化进程速度也是世界上最快的。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如农民市民化问题、农民工就业问题、城镇化土地问题等正在逐步破解。中国正在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式,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户籍制度和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材料二 文化是城市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所在,21世纪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的城市。 浙江省绍兴市是一座具有2500年建城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他们在城市文化建设中非常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并根据时代要求,赋予城市历史文化以鲜明的时代内涵,抓住机遇,不断繁荣城市文化产业,提升了城市文化品位和市民的素质。他们还根据绍兴市的经济、政治、文化沉淀所表现出的文化独特性和丰富性,不断推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之间“和而不同”、共生共存,提高了城市的亲和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法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城镇快速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绍兴市建设城市文化的重要意义。
(3)推进城镇化,要注重城镇化质量,避免“快而不优”,“大跃进”式的推进,切忌“贪大求洋”、“千城一面”,粗放发展。试就此对我国城镇建设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思维创新的过程 树立竞争意识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国家工商总局出台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个人网上开店实行实名制。而上网者在参与网络论坛等活动中,是否实名制,引发了大家的广泛争议。正方赞成实行网络实名制,认为它可以防止网络自由滥用,这是对公民权利和自由的保护;反方反对实行网络实名制,认为这会限制公民广泛的权力和自由,会影响公民对政府的监督。
(1)你赞成哪一方的观点?结合《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证。
(2)请你就公民应当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提出建议。

2010 年3月,两会召开。有媒体报道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认为是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话题。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海内外评论认为,两会将是中国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共识的最好时机。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谈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和要求。

材料一: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本世纪头10年来,我国先富群体快速扩大,社会各群体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同时我国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社会不公平感明显增强的问题。未来10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10年,这个阶段必须要处理好收入分配不公、腐败等社会反响强烈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长杨宜勇说,收入分配问题,早一些时间解决可能没有实力;太晚解决错失很多机会,导致问题积重难返;现在解决这个问题正是时候。
材料二:权威人士指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是对既有利益的深度调整,涉及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群体与群体的关系,是一次极其复杂、敏感、重大的改革,要综合推进。
(1)阅读材料一,说明现在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正是时候”的理由并说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的
措施。(8分)
(2)根据材料二,请你为综合推进收入分配改革提出建议。

材料一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国很多企业面对低碳经济的发展机遇摩拳擦掌,却面临资金、技术等困难。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成本高,周期长、见效慢,而且少数发达国家还垄断着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不愿意转让。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发展之路,国家强化政策支持,包括加大则政投入力度,落实研发投入低扣所得税政策,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国际合作等,从而坚定了企业发展的信心。
材料二良好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在全社会倡导绿色生活,使每一个公民、每一个家庭都成为环境保护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自觉节俭消费,崇尚绿色生活,为低碳减排贡献力量。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企业面对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应怎样实现自身发展。
(2)结合材料二,请草拟一份“低碳生活”倡议书(提纲),并写出相应的哲学依据。
如:要坚持废物利用,减少用纸,循环利用教科书等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创造条件促进或防止转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基尼系数在0.3左右,90年代中期达0.42,但到了2010年,已经达到0.48。这表明居民收入差距正在不断扩大。收入分配问题不仅影响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更事关社会稳定,已成为当前改革的焦点问题之一,整顿收入分配不公迫在眉睫。”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与贫困研究中心主任李实说。
材料三:我国国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把加快调整国民收入结构列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八点意见”中的第一条;十二五规划建议中进一步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解决。
(2)表中案例反映了某地政府在理顺收入分配,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矛盾分析法,请根据示例对其进行概括。

案例
矛盾分析法
(示例)市场要讲究效率,政府要强调公平,前者可以有效地创造财富,后者可以更好地实现稳定,推进公平正义要把公平与效率有机结合起来。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全面看待和处理矛盾双方的关系,要防止片面性
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矛盾,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各种矛盾是客观事实,也是合乎规律的现象。必须特别注重理顺收入与分配的各种矛盾关系。

城乡发展失衡,差距日趋扩大是存在的突出矛盾。政府必须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并着手解决户口、农民工待遇等问题。

针对城乡差距问题,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