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
新航路开辟后,来自美洲的白银源源不断流人中国,货币金属匮乏的中国消除了自从北宋以来持续数百年的“钱荒”。由此对中国造成的影响不包括()
A.部分地区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 |
B.各地区的商业往来和市场扩大 |
C.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 |
D.使国内白银贬值,物价上涨 |
“它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海洋在人类文明中的地位迅速上升,世界的人种地理分布、宗教与文化格局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影响的事件是( )
A.郑和下西洋 | B.新航路的开辟 |
C.丝绸之路的开通 | D.富尔敦发明汽轮 |
《复兴之路·千年变局》中记载:“在鸦片战争爆发之前,……一位中国文人汪仲洋这样描述西方人:“他们的长腿不能弯曲,因而他们不能奔跑和跳跃,他们碧蓝的眼睛畏惧阳光,甚至在中午不敢睁开”。就连在广东抗敌前线的林则徐也相信“只要断绝了对西方人茶叶和大黄的供应,他们就会因为消化不良而死。”这种荒谬认识的发生源于()
A.重农抑商政策 | B.天朝上国思想 |
C.闭关锁国政策 | D.君主专制统治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带有向工业文明演进的趋向。下列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
B.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C.综合国力在世界范围内保持领先地位 |
D.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
有学者论:“政治权力型经济在中国历史上表现得最为突出,最为典型。”这种经济形式在古代中国的表现不包括()
A.盐铁官营制度 | B.“海禁”政策 |
C.商帮的出现 | D.重农抑商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