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维铮在《重读中国近代史》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对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用来描述近代中国的( )
A.鸦片战争 | B.太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中共制定的措施中,为争取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的是()
A.“三三制”原则和减租减息 | B.减租减息和整风运动 |
C.“三三制”原则和大生产运动 | D.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 |
中共在洛川会议上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进行抗战 | B.以游击战为最主要的歼敌手段 |
C.坚决地反对以阵地战阻击敌人 | D.突出人民作用而不以军队为主 |
从1927年到1930年上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得到了迅速发展,根本原因是()
A.肃清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B.“工农武装割据”的推广 |
C.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 | D.开展广泛的土地革命 |
下列有关武昌起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革命党人进行了周密完善的筹划 | B.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扬了主动精神 |
C.革命领导人始终处于武装起义的前 | D.是中国同盟会领导人直接策划发动的 |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相同之处是()
A.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 | B.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
C.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 D.迫于形势未能真正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