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近代化,能够支持此观点的史料是( )
| A.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哀叹:“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
| B.《贼情汇纂》记载:“凡掳之人,每视其人之手,如掌心红润,十指无茧者,恒指为妖,或一见即杀” |
| C.《天朝田亩制度》规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
| D.洪秀全著书《原道醒世训》,宣传“皇上帝是唯一真神,上帝面前人人平等” |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 A.独裁与民主 |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
| C.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 D.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 |
英国首相丘吉尔把二战期间的某次战役看作是大英帝国“命运的关键”,这次战役使德军“腰斩”大英帝国的战略企图破产。以下四张局部地图中,最有可能发生该战役的是()
下列对《非战公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维护欧洲的和平秩序 |
| B.体现了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 |
| C.为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法律基础 |
| D.对侵略者具有强大的约束力 |
华盛顿体系是凡尔赛体系的继续。这二者的相同之处是()
①都是战胜国对战败国严厉制裁的体现
②都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体系
③都涉及到了中国问题,侵犯了中国主权
④都体现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利益再分配原则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历史上欧洲版图的变化往往与大规模战争有关。与欧洲国家数量骤然增加有关的战争是()
| A.拿破仑战争 | B.普法战争 |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第二次世界大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