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X均为中学化学常见物质,一定条件下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其它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X为Cl2,则C可能为FeCl3
B.若X为KOH溶液,则A可能为AlCl3
C.若X为O2,则A一定为硫化氢
D.若A、B、C均为焰色反应呈黄色的化合物,则X一定为C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烷的标准燃烧热为-890.3 kJ/mol,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 -890.3" kJ/mol |
B.500℃、30MPa下,将0.5 mol N2和1.5 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
C.已知:2CO(g)+O2(g) ===2CO2(g)ΔH=" -566" kJ/mol,下图可表示由CO生成CO2的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 |
| D.已知:1mol S(s)转化为气态硫原子吸收能量280 kJ,断裂1mol F-F 、S-F键需吸收的能量分别为160 kJ、330 kJ。已知1个 SF6(g)分子中含有6条S-F键。则:S(s)+3F2(g) ===SF6(g) △H=-1220 kJ/mol |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微型实验装置。实验时,先断开K2,闭合K1,两极均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发现电流表指针偏转,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断开K2,闭合K1时,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2Cl− Cl2↑+H2↑ |
| B.断开K2,闭合K1时,石墨电极附近溶液变红 |
| C.断开K1,闭合K2时,铜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Cl2+2e—=2Cl− |
| D.断开K1,闭合K2时,石墨电极作正极 |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 A |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 溶液和CuSO4溶液 |
均有固体析出 |
蛋白质均发生变性 |
| B |
淀粉溶液和稀H2SO4混合加热后,再加新制的Cu(OH)2悬浊液煮沸 |
无砖红色沉淀产生 |
淀粉未水解 |
| C |
向苯酚浓溶液中滴入溴水,振荡 |
无白色沉淀产生 |
苯酚与溴水不反应 |
| D |
将乙醇和浓硫酸共热至170℃后,将生成的气体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KMnO4溶液褪色 |
不能证明乙烯能使KMnO4溶液褪色 |
一种基于酸性燃料电池原理设计的酒精检测仪,电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3CH2OH + O2===CH3COOH + 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检测时,电解质溶液中的H+向负极移动 |
| B.若有0.4 mol电子转移,则在标准状况下消耗4.48 L氧气 |
| C.负极上的反应为:CH3CH2OH-4e-+ H2O ===CH3COOH + 4H+ |
| D.正极上发生的反应为:O2 + 4e- + 2H2O ===4OH-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红外光谱图的分析可以初步判断有机物中具有哪些基团 |
| B.甲烷、乙烯和苯在工业上都通过石油分馏得到 |
| C.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将得到的沉淀分离出来,再加水可重新溶解 |
| D.1H核磁共振谱能反映出有机物中不同环境氢原子的种类和个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