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试剂和操作”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选项 |
试剂和操作 |
现象 |
A |
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 |
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
B |
向新生成的AgC1浊液中滴入KI溶液,振荡 |
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黄色沉淀 |
C |
向Ca(C1O)2溶液中先通入CO2,再加入少量品红溶液 |
溶液先变浑浊,通入CO2后品红的红色不褪去 |
D |
向BaC12溶液中先通入SO2,再通入过量NO2 |
先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消失 |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反应现象的描述及其原理解释均正确,且符合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
物质的性质或反应现象 |
原理解释 |
A |
SO2通入溴水,溴水褪色 |
SO2有漂白性 |
B |
碱性:NaOH>Al(OH)3 |
金属性:Na>Al |
C |
白磷比N2的性质活泼 |
非金属性:P>N |
D |
少量Na投入CuSO4溶液中,Na可以置换出Cu |
活泼性:Na>Cu |
已知A2+、B+、C3—、D—是第三周期元素的四种离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四种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B.原子半径:r(D)> r(C)> r(A)> r(B)
C.离子半径:r(B+)> r(A2+)> r(C3—)> r(D—)
D.B、D两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表示为H++OH—=H2O
对于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检验及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A.加入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一定有CO32- |
B.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盐酸,沉淀不消失,一定有SO42- |
C.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有NH4+ |
D.加入氨水直至氨水过量,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一定有Al3+ |
某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图③中出现的现象及解释合理的是
A.铜片溶解,因铜与稀H2SO4反应生成SO2 |
B.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为H2 |
C.无明显现象,因稀H2SO4不与铜反应 |
D.铜片溶解,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在试管口变为红棕色 |
A、B、C、D是含同一元素的四种物质,它们相互之间有如下图的转化关系,图中反应所需的条件均已省略,其中D为某种酸或碱。
则A不可能是下列物质中的
A.S B.NH3 C.Fe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