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早出现于 ( )
A.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B.俄国十月革命之后 |
C.欧洲共同体建立之后 | D.苏联解体之后 |
冷战结束后,以法德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进一步扩大。到1994年,欧洲联盟
A.成员国包括西欧、北欧和东欧国家 | B.整体实力与美国相当 |
C.在区域经济组织中一体化程度最高 | D.实现了货币联盟 |
美国学者约瑟夫·奈于2004年7月指出:“……人们对美国空间是爱多一点还是恨多一点,取决于我们被视为朋友还是恶霸。20世纪40年代,我们的优势比现在还要明显,‘马歇尔计划’帮助我们获得了软实力。”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②美国确立了在资本主义世界金融领域的霸主地位
③开始出现了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
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以下各段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
②“必须使我国各地区毫无例外地都布满国营农场,它们在向国家缴纳粮食方面不仅能够代替富农而且能够代替个体农民。”
③“要尽量实现农民的流转自由和尽量发展小工业,给在小私有制和小商业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资本主义一点自由。”
④“我认为揭露农村生活中令人痛心的一个侧面是我道义上的责任。……以中央的名义命令把粮食征收殆尽,不给农民留下一磅粮食来养家糊口。”
A.②④③① | B.④①③② | C.④②③① | D.④③②① |
一部回忆录中这样写道:1976年前后的荷兰,没有多少荷兰人会非常努力地工作。如果你曾试着工作过,但不喜欢,也可以停止工作。在富裕社会,人们不会因为变得更为富有而感到更幸福,与朋友和亲戚们在一起的时间才能带来幸福……而今欧洲国家正在禁止懒惰。我们现在都成了职业至上者。生活被重新定义为一场赛跑,从一出生就开始了。这种差异说明了
A.资本主义福利国家走向破产 | B.西方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耗费了财富 |
C.经济政治危机的发生 | D.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能力陷入困境 |
对下图所含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A.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 | B.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 |
C.英国取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 D.垄断资本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