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D.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是
A.明朝的经济措施 | B.农业、手工业的发展 |
C.生产力发展和商品经济活跃 | D.对外贸易繁荣 |
有学者认为明末至清初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因为“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反思,期望为当时的社会找寻某种解决问题的方案。“一些最敏锐的心灵”是指
A.顾炎武黄宗羲李贽 | B.李时珍徐光启宋应星 |
C.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 | D.林则徐魏源姚莹 |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四位著名思想家的言论,哪一位思想家的主张最符合当时的历史潮流
A.“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
B.“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
C.“无欲而天下足,无为而万物化,渊静而百姓定” |
D.“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
.据《元史·张雄飞传》所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立御史台
A.行使宰相职权,为最高行政机关 | B.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 |
C.为最高监察机构 | D.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
史书记载:“会子(南宋的一种纸币)则公私买卖支给,无往而不用……千里之远,数万之缗,一夫之力克日可到。”从上述材料中得到的关于南宋时期的历史信息,错误的是
A.交通发达 | B.会子得到广泛使用 | C.商业繁荣 | D.长途贸易开始出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