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 D.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就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看,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
| A.结束了中国传统社会 | B.开启了中国的现代化 |
| C.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D.推翻了君主专制统治 |
有人认为“戊戌新政的推行者采用了洋务派的路线,清末新政又实践了维新派的主张,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下列对此评价最为准确的是
| A.观点正确 | B.三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本质上也都一样 |
| C.观点错误 | D.三者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目的不一,本质上就不相同 |
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 B.推动政治改革 | C.发展社会经济 | D.促进启蒙思想 |
洋务派不主张进行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认为国家富强就可以改变一切 |
| B.看不到资本主义的先进性 |
| C.其多数是镇压太平天国起家 |
| D.其本身是封建大官僚地主 |
为太平天国西征和东征的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的军事行动是( )
| A.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 |
| B.石达开在鄱阳湖湖口大败湘军 |
| C.平军夺取扬州,攻破江北大营 |
| D.陈玉成、李秀成取得三河镇大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