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于马克思的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新的生产方式 |
B.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D.殖民活动的历史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王国维说:“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材料认为周代宗法政治的典型特征是
A.嫡长子继承制 | B.礼乐丧葬制 | C.婚娶联姻制 | D.功臣分封制 |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 B.郡县制 | C.君主专制 | D.中央集权制 |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 B.分封制 | C.郡县制 | D.郡国并行制 |
《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有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是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看来,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以后,才能得到我们充分的理解和尊敬。”对上述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A.评价历史人物要立足于现实 |
B.历史人物只有在成为历史后才可以评判 |
C.对历史人物的评判只有经历较长时间才更为客观 |
D.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一定要遵循一分为二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