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省区 |
嘉庆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 直隶 山东 |
14 42 |
132 104 |
82 64 |
527 1126 |
43 74 |
537 1583 |
|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
|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
45 19 |
459 131 |
51 15 |
545 205 |
43 39 |
976 511 |
|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以下为世界银行的有关协定:“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渔建设,……以及鼓励欠发达国家生产设施资源的开发”这一材料反映出其主要职能是
| A.维持汇率稳定 | B.消除贸易壁垒 | C.提供发展援助 | D.促进自由贸易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它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的局面 | B.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 C.改革在理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 D.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
| 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实施新经济政策 |
| C.开创斯大林模式 | D.推行赫鲁晓夫改革 |
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
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
| A.全部上缴国家 | B.只能由政府收购 |
| C.必须限量交易 |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 |
下表是苏俄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情况,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不包括


| A.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B.提高了农产品产量![]() |
C.新经济政策符合俄国的国情 | D.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