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 省区 |
嘉庆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 直隶 山东 |
14 42 |
132 104 |
82 64 |
527 1126 |
43 74 |
537 1583 |
|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
|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
45 19 |
459 131 |
51 15 |
545 205 |
43 39 |
976 511 |
|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
|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这样评价一位哲学家:“他将佛家顿悟之说施用于中国儒学的思想体系内。”黄仁宇意在强调
| A.董仲舒以“君权神授”发展儒学 |
| B.李翱从“性命之源”的高度理解儒学 |
| C.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提升儒学 |
| D.王阳明以“致良知”强调内心修为发展儒学 |
《墨子·尚同中》:“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天降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存臻而至者,此天之罚也。”该材料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
| A.墨家的兼爱 | B.法家的严刑峻法 |
| C.道家的无为而治 | D.儒家的天人感应 |
《三国志》载:“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其中的表白体现出
| A.中国古代官员具有勤政廉洁的传统 |
| B.三国时期的监察制度具体完善 |
| C.“修身齐家”的儒学观念深入人心 |
| D.西汉确立的社会核心价值观影响深远 |
董仲舒认为孔子著《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仰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
|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握的集权意识 |
|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
|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