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
嘉庆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直隶 山东 |
14 42 |
132 104 |
82 64 |
527 1126 |
43 74 |
537 1583 |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
江西 福建(不含台湾) |
45 19 |
459 131 |
51 15 |
545 205 |
43 39 |
976 511 |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西方历史上女性继承王位者屡见不鲜,时至今日,英国、丹麦等国的国家元首依然是女王,但我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中皇位继承普遍排斥女性,遵循父系单系世系的原则。造成中西这种差异的主要成因是()
A.欧洲女权至上的传统 | B.中国宗法制的传统 |
C.专制权力的强弱不同 | D.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
《瀛寰志略》的作者徐继畲认为:“地理非图不明,图非履览不悉。大块有形,非可以意为伸缩也。泰西人善于行远,帆樯周四海。所至辄抽笔绘图,故其图独为可据……此书以图为纲领,图从泰西人原本钩摹。”在这部著作中收图42幅,其中只有一幅关于日本和琉球的地图未用西方所绘地图,其余都按西方原图描摹。这反映出
A.作者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思想 |
B.全盘西化思想在士大夫群体中大为流行 |
C.现代地理学在中国得以确立 |
D.中国为“世界之中”的传统观念受到挑战 |
费正清认为中国近代史基本上是一部中国对西方做出反应的历史。古代中国相对稳定的传统秩序一直延续到19世纪,此时它遇到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而且更为强大的文明。对此文明首先做出积极反应的是
A.地主阶级 | B.农民阶级 | C.工人阶级 | D.资产阶级 |
1872年的《申报》曾记载:居民王阿保等10余人,违反租界工部局关于挑粪过街必须加盖桶盖的规定,挑着无盖粪桶过街,经巡捕劝阻不听,被拿送(租界的)会审公廨,各被拘留一天。其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人生活中存在陋习 |
B.大众传媒具有爱国性 |
C.租界的设立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 |
D.租界内市政管理法制化 |
“(鸦片战争后)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出现了一种杌齁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农民“徙居都市”的主要原因是
A.小农经济日益解体 | B.城市生活条件优越 |
C.受到西方思想影响 | D.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