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曲线图分别表示某动物体(AaBb)内的细胞分裂时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图所示变化既可对应于有丝分裂,也可对应于减数分裂 |
B.乙图所示变化仅对应于有丝分裂 |
C.基因重组可发生于甲图的cd段时间内 |
D.乙图所示细胞分裂中,基因A和A分离的时期为gh段 |
人们发现在灰色银狐中有一种变种,在灰色背景上出现白色的斑点,十分漂亮,称白斑银狐。让白斑银狐自由交配,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斑银狐∶灰色银狐=2∶1。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银狐体色有白斑对无白斑为显性 |
B.可以利用测交的方法获得纯种白斑银狐 |
C.控制白斑的基因纯合时胚胎致死 |
D.白斑性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
A、a和B、b是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1号和2号这一对同源染色体上,1号染色体上有部分来自其他染色体的片段,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和a、B和b均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可以通过显微镜来观察这种染色体移接现象
C.染色体片段移接到1号染色体上的现象称为基因重组
D.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后可能产生4种配子
某农场引进一批羔羊,群内繁殖七代后开始出现“羔羊失调症”。病羊于出生数月后发病,表现为起立困难、行走不稳,甚至完全不能站立。病羊多是治疗无效而死亡。此病在羊群中总发病率为2.45%,同胞羔羊中的发病率为25%,病羊中雌雄比为31:38。对此病的分析及预测正确的是
A.此病的致病基因很可能位于X染色体上 |
B.该致病基因在羊群中的基因频率为2.45% |
C.因为此病无法医治,羊群中的致病基因频率会迅速降为0 |
D.再次引进多只羔羊与本群羊交配,可有效降低发病率 |
1861年巴斯德发现,利用酵母菌酿酒的时候,如果发酵容器存在氧气,会导致酒精产生停止,这就是所谓的巴斯德效应。直接决定“巴斯德效应”发生与否的反应及其场所是
A.酒精+O2→丙酮酸 细胞质基质 | B.丙酮酸+O2→CO2线粒体基质 |
C.[H]+O2→H2O 线粒体内膜 | D.H2O→O2+[H]类囊体薄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