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散、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是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作相对较高的评价
| A.土地改革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教授瞿林东在 《中国史学散论》中指出“一个民族,总不能忘记自已的历史。这是因为,历史不仅可以说明一个民族的过往历程()
| A.阐明了历史学的社会价值 |
| B.阐明了对历史的重视 |
| C.阐明了历史学对现实的关注 |
| D.阐明了史学家的政治眼光 |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科举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
| B.科举制一经形成,成为了历代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影响深远 |
| C.科举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摒弃门弟以成绩作为选拔标准,具有公平公正性 |
| D.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
关于秦朝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某同学在考证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
| A.《史记》的记载 | B.秦简的记载 |
| C.民间的传说 | D.史家的学术观点 |
下列关于选蛋顿森林体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是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
| B.以减少贸易壁垒为宗旨 |
| C.有利于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 D.促进了货币领域的国际合作 |
下表是中共中央为1962年制定的粮棉产量指标。其数据变化表明我国经济建设中
| 会议 |
粮食产量指标 |
棉花产量指标 |
| 1956年中共八大 |
2500亿公斤 |
4800万担 |
| 11958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
7500亿公斤 |
15000万担 |
A.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B.出现大跃进运动
C.进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实施“一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