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会采一院制或两院制,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掌握,当日所写之宪法与下面一大群农村组织之关系极微,因为乡民的识字率一般认为只5%,农民只能集体指挥……传统的管制办法着重男人优于女人,年长的优于年幼,读书明理的优于目不识丁,这和全民投票的原则以及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经济之机会不仅不相衔接,而且大相径庭。”这里评论的“宪法”最有可能是
A.1787年美国宪法 |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海外市场的形成 | B.垄断组织的出现 |
C.圈地运动的推进 | D.民主制度的确立 |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世界商路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 B.欧洲国家开始进行野蛮的殖民扩张 |
C.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 D.人类社会开始了工业化的进程 |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紬(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A.商品经济活跃 | B.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
C.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 D.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
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保护和扶植小农经济,其主要目的是( )
A.发展农业生产 | B.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
C.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 D.保证政府的财源和兵源 |
唐代诗人林杰《乞巧》诗云:“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我国许多地方至今有“乞巧节”,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自家的庭院里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牛郎织女传说以及乞巧习俗不能反映的是
A.古代社会的男耕女织的生产方式 | B.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
C.古代女子乞求心灵手巧的价值取向 | D.人们对田园牧歌世外桃源生活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