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上海公共租界张贴了沪上第一张交通告示,内容为:“凡马车及轿子必须于路上左边行走”“凡马车于十字路口必得走慢”等等。汽车进入上海后,工部局于1906年又颁发一则布告:“租界车辆,不下千万;各走马路,靠近左边;切莫乱走,小心为先;十字路口,不要随便;左右前后,看清道点;照此走法,碰撞可免;尚有不遵,重罚银钱。”这主要说明
| A.当时租界的交通规则由上海地方当局制定 |
| B.中国的近代交通业滞后于西方 |
| C.近代中国的交通规则呈现中西合璧的特征 |
| D.近代交通文明在上海逐步确立 |
“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有这样一段颁奖词: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这位人物是
| A.袁隆平 | B.邓稼先 | C.钱学森 | D.王淦昌 |
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
① 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② 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③ 启蒙运动的“自由” “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 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 |
下图是世界上第一列火车和第一架飞机的历史图片。它们当时使用的动力分别是
| A.柴油机和汽油机 |
| B.柴油机和电动机 |
| C.蒸汽机和内燃机 |
| D.内燃机和电动机 |
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教授近日在中山大学演讲时说,上世纪初是物理学“遍地黄金”的年代,爱因斯坦26岁时一年能写出三篇震惊世界的文章,是因为“物理学几大原则问题正在等待破解”。爱因斯坦破解的问题及其作用是
| A.经典力学体系、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论 |
| B.相对论、否定了相对时空观 |
| C.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 |
| D.量子论、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
彼特拉克说:“我不想变成上帝,或者居在永恒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这是我祈求的一切,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以上观点反映了
| A.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 | B.反对人们对现世生活的追求 |
| C.反对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 | D.维护教会的神学和世俗权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