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农民对自己的生产劳动不计成本,很少关注投入和产出是否合理,只追求“仓廪实,衣食足”,以生产更多的粮食为目的。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A.造成自然资源被严重破坏 | B.主要是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有关 |
C.是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 D.是小农经济的分散性造成的 |
19世纪晚期在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经济突飞猛进与政治民主发展滞后形成巨大反差。“政治民主发展滞后”表现在( )
①实行联邦制
②皇帝掌握国家大权
③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④帝国议会由选举产生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19世纪60年代中期,普鲁士政府提出军事改革议案,要求扩充常备军、延长服役期、增加税收与军费,遭到议会强烈反对。这一斗争反映出( )
A.国内市场不统一导致严重政治分歧 |
B.普鲁士内部存在统一方式之争 |
C.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 |
D.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 |
1888年威廉二世继位为德意志新皇帝,与执政了长达26年的德意志首相俾斯麦在很多问题上出现分歧。其结果应是( )
A.联邦议会罢免俾斯麦首相职务 | B.帝国议会调和国王与首相的矛盾 |
C.首相向帝国议会求助废黜国王 | D.国王以合法的方式迫使首相辞职 |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的统一标志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也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下列相关叙述止确的有( )
①普法战争中的色当战役引发巴黎革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
②1871年,威廉一世在法国加冕为皇帝,统一的德意志帝国诞生
③德意志帝国为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和各邦都拥有相应的权力
④在德意志统一过程中,懦弱的资产阶级被容克贵族阶级所震慑
A.①②③④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马克思曾指出,德意志帝国实质上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德意志帝国具有资本主义色彩
②德意志议会的权力很小
③德意志帝国的统治不稳固
④德意志皇帝的权力很大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