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一文说:“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为了不让这棵大树“树墩”继续“萌发”,有识之士掀起了
A.维新变法 | B.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 | D.五四运动 |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
A.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B.30年代大萧条的发生 |
C.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腐朽 | D.国家干预经济的实施 |
下面是《大公报》一则征婚广告:“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 B.20世纪初期 | C.20世纪中期 | D.20世纪后期 |
称谓的变化能反映了历史的变迁。“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殊为共和之玷。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民国之初的这种变化是由于
①西方思想的影响②封建制度的结束③五四运动的洗礼④民国政府的提倡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A.外国资本的压制 | B.封建主义的束缚 |
C.官僚资本的侵蚀 | D.股票市场的紊乱 |
19世纪末,桓台县苗世厚四兄弟在济南泺口经营粮食贸易,很快形成资金逾万的苗氏集团。这一时期苗氏集团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B.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D.民国政府的鼓励与推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