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胚芽鞘进行如下实验,请仔细分析后判断,经过一段时间后,普通琼脂块甲和乙的成分中是否含有生长素( )
A.甲含有生长素,乙不含有 |
B.乙含有生长素,甲不含有 |
C.甲乙都含有生长素 |
D.甲乙都不含有生长素 |
下列杂交组合及其子一代表现型的情况最能反映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的是
A.白花×白花,子一代全为白花 |
B.高茎×矮茎,598棵子一代全为高茎 |
C.长翅×残翅,后代56只长翅,63只残翅 |
D.长毛狗×短毛狗,子一代4只都是长毛狗 |
孟德尔在豌豆杂交试验中,成功利用“假说一演绎法”发现了两个遗传定律。下列有关分离定律发现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 |
B.假设的核心是:F1产生了数量相等的带有不同遗传因子的两种配子 |
C.根据假设设计了测交试验并推理出相应结果 |
D.做了多组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F2的性状分离比均接近3:1,以验证其假设 |
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等方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杂种的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
B.纯合子交配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 |
C.自交可用于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
D.测交是指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
如图为神经—肌肉连接示意图,a、b表示刺激点位,A、B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感受器, B和肌肉组成效应器
B.刺激a点引起的肌肉收缩不属于反射
C.兴奋传到突触后膜时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 化学信号
D.分别刺激b点、肌肉,电流表指针将对应发生1次、2次偏转
2007年5月《新民晚报》报道: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谜,科学家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信息的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推测这类突触沉默的原因
A.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 | B.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
C.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 | D.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