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 |
已知一个完全标记上15N的DNA分子含1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A)有40个,经过n次复制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7:1,需游离的胞嘧啶(C)为m个,则n、m分别是
A.3、900 B.3、420 C.4、420 D.4、900
为研究酵母菌在不同情况下的呼吸作用,某同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在装置甲和装置乙中加入等量的活性酵母菌和煮沸并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后,把装置置于25℃的环境中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两温度计的计数最可能是
A.28℃ 26℃ | B.25℃ 25℃ |
C.26℃ 28℃ | D.24℃ 23℃ |
5—溴尿嘧啶(5—BU)是胸腺嘧啶的类似物,可取代胸腺嘧啶。5—BU能产生两种互变异构体,一种是酮式,一种是烯醇式。酮式可与A互补配对,烯醇式可与G互补配对。在含有5—BU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得到少数突变体大肠杆菌,突变型大肠杆菌中的碱基数目不变,但(A+T)/(C+G)的碱基比例不同于原大肠杆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诱发DNA链发生碱基种类替换 |
B.5—BU诱发突变的机制是阻止碱基配对 |
C.培养过程中可导致A/T对变成G/C对 |
D.5—BU诱发突变发生在DNA分子复制过程中 |
下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期染色体(a)、染色单体(b)和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解释肯定不正确的是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 | B.①时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 |
C.间期用②表示最恰当 | D.③表示细胞分裂完成 |
右图表示叶面积指数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地表面积上植物叶面积数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叶片交错程度越大)。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生理过程和森林合理采伐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
A.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量,8 |
B.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4 |
C.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量,6 |
D.蒸腾作用失水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