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HIV病毒主要攻击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
B.吞噬细胞只在体液免疫中发挥作用 |
C.同一人体内的B细胞和T细胞所含基因不同,功能也不同 |
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中都可产生记忆细胞 |
下列关于兴奋传导和传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的产生与Na+内流有关 |
B.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只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
C.无论是兴奋的传递还是传导,都要消耗ATP |
D.一个反射活动的时间长短与反射弧中突触数量有关 |
2010年8月中旬媒体报道南亚出现了一种“超级细菌”,能够合成一种特殊蛋白质,以水解抗生素,几乎使所有的抗生素对它都束手无策。推测这种“超级细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这类细菌细胞中()
A.基因的碱基组成 | B.基因的碱基序列 |
C.蛋白质的含量 | D.mRNA的含量 |
人体下列平衡不受激素调控的是()
A.水的平衡 | B.体温的恒定 |
C.CO2和O2的平衡 | D.血糖的平衡 |
在1957年,美国的生态学家H.T.Odum对佛罗里达州的银泉进行了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的调查,下表是调查结果。表中的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⑤为分解者。表中NP=GP-R。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生物同化作用所固定的能量(GP) |
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 |
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R) |
|
① |
15.91 |
2.68 |
13.23 |
② |
871.27 |
369.69 |
501.58 |
③ |
0.88 |
0.34 |
0.54 |
④ |
141.20 |
62.07 |
79.13 |
⑤ |
211.85 |
19.26 |
192.59 |
A.被调查时刻生态系统能量的输入大于输出
B.②→④→①→③是能量流动的唯一一条食物链
C.能量在第三.四营养级间传递效率约为5.5%
D.④的GP中不包括残留在其粪便中的能量
研究发现:大熊猫有染色体2l对,基因组仍然具备很高的杂合率,由于基因T1R1“失活”,大熊猫无法感觉到肉的鲜味,所以只喜欢吃竹子,但大熊猫本身没有能够消化竹子纤维的基因,消化竹子纤维则主要靠胃肠道细菌群。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熊猫依赖寄生于肠道中细菌群消化纤维素 |
B.大熊猫基因组的测序范围是21条染色体的DNA分子 |
C.大熊猫基因组仍具很高的杂合率,说明大熊猫群体内部具有遗传多样性 |
D.大熊猫的基因T1Rl“失活”,导致大熊猫味觉传入神经功能丧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