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中,如图甲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省略4个点。
⑴根据 可判定小球做 运动.
⑵计算B、C、D、E各点瞬时速度, vB= m/s,vC= m/s,vD= m/s,
vE= m/s.(保留两位小数)
⑶在图乙所示坐标中作出小车的v-t图线
⑷并根据图线求出加速度a= m/s2。
⑸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则交点的的物理意义是
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时,某同学在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若测得重力加速度偏大,则可能是( )
A.计算摆长时,只考虑悬线长,漏加了小球的半径 |
B.误把悬线长和小球的直径之和作为摆长 |
C.测量周期时,将(n+1)次全振动误记为n次全振动 |
D.测量周期时,将n次全振动误记为(n+1)次全振动 |
如图为“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装置示意图
(1)入射小球1与被碰小球2直径相同,它们的质量相比较,应是m1____m2.
(2)在做此实验时,若某次实验得出小球的落点情况如图所示.假设碰撞中动量守恒,则入射小球质量m1和被碰小球质量m2之比m1:m2=.
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质量为m=1kg的重物自由下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相邻计数点时间间隔为0.04s),单位为cm,那么:
(1)纸带的端与重物相连(填“左”或“右”)
(2)打点计时器打下计数点B时,物体的速度vB=。
(3)从起点O到打下计数点B的过程中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此过程中物体的动能的增加量
。(g取9.8m/s2)
(4)通过计算,数值上(填“>”、“=”、“<”),这是因为。
(1)一列简谐横波,沿
轴正向传播。位于原点的质点的振动图象如图1所示。①该振动的振幅是
;②振动的周期是
;③在
等于
周期时,位于原点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图2为该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
点位于
处。④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⑤经过
周期后,
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是
。
(2)如图,置于空气中的一不透明容器中盛满某种透明液体。容器底部靠近器壁处有一竖直放置的 长的线光源。靠近线光源一侧的液面上盖有一遮光板,另一侧有一水平放置的与液面等高的望远镜,用来观察线光源。开始时通过望远镜不能看到线光源的任何一部分。将一光源沿容器底向望远镜一侧平移至某处时,通过望远镜刚好可能看到线光源底端。再将线光源沿同一方向移动 ,刚好可以看到其顶端。求此液体的折射率 。
现要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物理规律。给定的器材如下:一倾角可以调节的长斜面(如图)、小车、计时器一个、米尺。
(1)填入适当的公式或文字,完善以下实验步骤(不考虑摩擦力的影响):
①小车自斜面上方一固定点
从静止开始下滑至斜面底端
,记下所用的时间
②用米尺测量
与
之间的距离
,则小车的加速度
。
③用米尺
相对于
的高
。设小车所受重力为
,则小车所受的合外力
=。
④改变,重复上述测量。
⑤以
为横坐标,
为纵坐标,根据实验数据作用作图。如能得到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可以验证"当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这一规律。
(2)在探究如何消除上述实验中摩擦阻力影响的过程中,某同学设计的方案是:
①调节斜面倾角,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测量此时
点相对于斜面底端
的高度
。②进行(1)中的各项淐。
③计算与作图时用(
)代替
。
对此方案有以下几种评论意见:
A.方案正确可行
B.方案的理论依据正确,但利用所给的器材无法确定小车在斜面上是否做匀速运动。
C.方案的理论依据有问题,小车所受摩擦力与斜面倾角有关。
其中合理的意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