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11分)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下列各题。
古风 (其三十九)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鸳鸾③。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辉: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鸳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的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鸳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
结合全诗,对整首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
B.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
C.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
D.对随遇而安、游走四海的人生命运的淡然。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每题2分,共4分)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苏 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
【注】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
1.对这首词语句的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风细柳斜斜”,一个“细”字写出了春风的软绵无力。
B.“半壕春水”是说城里只有一半的壕沟蓄满春水,写出了春旱的景色。
C.“烟雨暗千家”,“暗”字突出了烟雨迷茫的景色,也有人的伤感在其中。
D.“寒食后,酒醒却咨嗟”是说食物冰冷,使人酒意全无,生发感叹。
2.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写春日风细柳软,春水繁花,烟雨濛濛,为下片抒情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B.下片抒情,词人虽有思念故国之情和有志难酬的无奈,但又能自谴惆怅,表现出豁达开朗的心胸。
C.全词情景交融,写景注意色彩上的强烈对比作用,把春日里不同时空的色彩变幻,用明暗相衬的手法传神地传达出来,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
D.诗题名“超然台作”,写景抒情也处处体现“超然”二字,如“春未老”、“一城花”“ 诗酒趁年华”等处,全词没有一丝的消极情绪。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夜
韩偓
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①,楼阁朦胧细雨中。
注:①《佩文韵府》引《古今艺术图》云:“北方寒食为秋千戏,以习轻趫(qiáo)。后乃以彩绳悬木立架,士女坐其上推引之。”
(1)这是一首描绘“寒食春夜图”的七绝。诗歌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环境?又是怎样描绘这一环境的?
(2)施补华《岘傭说诗》说:“七绝用意,宜在第三句。”这首诗正是如此。请结合全诗做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在横线上填入两个相应木牌的内容。
某大学从宿舍楼通往餐厅的路边有一长方形的园圃,不知从哪天起,沿着这长方形的对角线出现了一条小路,小路一天一天清晰起来。后来,小路的两端多了几块木牌: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中文系
“ 。”—— 系
“ 。”—— 系
“从内侧超越,犯规!”——体育系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赏析。(7分)
禹庙
杜甫
禹庙空山里,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桔柚,古屋画龙蛇。
云气嘘青壁,江声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疏凿控三巴。
(1)颈联中的“嘘”字和“走”字用得好,试析其妙处。(4分)
(2)简析下片中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