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问题 。
乙亥岁除渔梁村
黄公度
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
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
[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
古典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小题。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注: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和长安被陷之时。这首诗写了_____这一中国传统节日,从本诗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村居张舜民
水绕陂田水绕篱, 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 带得寒鸦两两归。
(1)诗的后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风格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小诗的基调是宁静,作者是如何写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艾青的诗《我爱这土地》,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我爱这土地》作于1938年11月,其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
全诗以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不禁使我们联想到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顾炎武的名言“ ”。
这是一只饱受磨难的鸟,它的歌声,是它用自己整个的生命发出的,它分别歌唱了,,,,它们的核心是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 的写照。
诗的第二节是全诗的精华,诗人以这两句诗抒发了 。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龙潭夜坐
王守仁①
何处花香入夜清,石林茅屋隔溪声。
幽人月出每孤往,栖鸟山空时一鸣。
草露不辞芒屦湿,松风偏与葛衣轻。
临流欲写猗兰②意,江北江南无限情。
[注]①此诗作于王守仁由贬所龙场驿起任南京太仆寺少卿的次年游滁州之时。②猗兰:即《猗兰操》,琴曲名。传为孔子所作,说孔子自卫返鲁,见到隐谷之中,香兰独茂,与众草为伍,因而感伤自己生不逢时。请简要分析尾联这句话的意思,并说说此句与苏轼《定风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所表达出来的人生遭际与人生态度有何异同。
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完成文后各题。
九日登梓州城
杜甫
客心惊暮序,宾雁下沧洲。
共赏重阳节,言寻戏马游。
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且酌东篱酒,聊祛南国忧。从拟人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诗的第三联“湖风扶戍柳,江雨暗山楼”。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