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突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神经元的树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形成突触小体 |
B.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等通过一定方式形成突触 |
C.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突触的亚显微结构 |
D.前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前膜和后一个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共同构成突触 |
用某种药物饲喂动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实验组比对照组动物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高。该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A.增强血红蛋白的合成能力 | B.提高血浆蛋白的含量 |
C.增加红细胞的生成数量 | D.对红细胞有破坏作用 |
某同学做测定酶促反应速率和温度关系的实验:用开水配制10%的蔗糖溶液100 mL,冷却至室温后,加入4 g干酵母,10 min后用4支注射器吸取上述溶液,并未吸入空气,再将注射器插到橡皮塞上,分别放在水温为30 ℃、40 ℃、50 ℃、60 ℃的水浴中,分别记下4 min内发酵产生的气体体积量(以针筒推柄上升的毫升数为产气量)3 mL、6 mL、3.5 mL、2.5 m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开水配制蔗糖溶液是为了减少水中含氧量 |
B.冷却后加入干酵母是为了防止酵母菌死亡 |
C.注射器不能吸入空气是为保证本实验无氧呼吸的顺利进行 |
D.在本实验基础上改变4支注射器中液体的pH,可探索pH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
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探究水族箱中群落的演替”实验中,水族箱应放在黑暗密室中 |
B.“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洋葱根尖细胞用吡罗红或派洛宁染色 |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用培养液培养酵母菌 |
D.“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实验中,叶绿体和线粒体都不需染色 |
土壤动物具有趋暗、趋湿、避高温的习性,下图A、B、C、D 4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分离收集装置中,最合理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