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最容易发生变异,流感大流行就是甲型流感病毒出现新亚型或旧亚型重现引起的。流感甲型病毒的表面抗原会经常发生细小变异,这种变异被称为“飘变”(drift),形象地说,“飘变”就是病毒通过细小的变化伪装自己,从而达到躲避人体免疫系统识别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甲型病毒“飘变”的结果是每年引发流感的毒株都有可能不同,人们每年不需要重新接种流感疫苗进行预防。 |
B.“移变”(shift)指的是流感甲型病毒发生突变,导致一种新的病毒“亚型”出现。因为人体内几乎没有抵御这种新生病毒的抗体,所以“移变”的结果往往会导致流感的全球性大暴发 |
C.流感病毒通常依靠病毒蛋白某部分同人体中特定蛋白的结合来侵入人体 |
D.流感病毒能够抑制人体本身对病毒感染的自然防御体系,为病毒有效地在人体内复制铺平道路 |
如图所示,在水平天花板的A点处固定一根轻杆a,杆与天花板保持垂直。杆的下端有一个轻滑轮O。另一根细线上端固定在该天花板的B点处,细线跨过滑轮O,下端系一个重为G的物体,BO段细线与天花板的夹角θ=30°。系统保持静止,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细线BO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是 ![]() |
B.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大小是G |
C.a杆和细线对滑轮的合力大小是G |
D.若B点向右移动少许后系统仍静止,则a杆对滑轮的作用力与移动前相同 |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小球的质量均相同,弹簧和细线的质量均不计,一切摩擦忽略不计,平衡时各弹簧的弹力分别为F1、F2、F3,其大小关系是()
A.F3>F1>F2 | B.F1=F2<F3 | C.F1=F3>F2 | D.F1=F2=F3 |
以36 km/h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的汽车,遇障碍物刹车后获得大小为a=4 m/s2的加速度,刹车后4s内,汽车行驶过的位移为()
A.8m | B.12m | C.12.5m | D.24m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汽车速度越大刹车后越难停下来,表明速度越大惯性就越大 |
B.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只能处于静止状态 |
C.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在物体的加速度a=0条件下的特例,可以用实验直接验证 |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
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挂在弹簧秤下,弹簧秤的示数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
B.规则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几何中心处 |
C.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产生该弹力的施力物体形变的恢复方向相同 |
D.物体受滑动摩擦力一定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