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德国“1871年宪 法”,皇帝权力几乎不受任何限制,而根据法国“1875年宪法”,总统权力不仅受到议会的制约,还受到内阁部长们的制约。下列有关两者差别的原因分析更为合理的是( )
A.维护统一成果是德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防止发生君主势力的复辟是法国当时的重大历史任务 |
B.维护封建主义统治秩序是德国迫切的政治目标,防止资产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是法国当时的政治目标 |
C.维护德国军国主义传统是德国统治者的主要动机,平息共和派的不满情绪是法国君主派的主要动机 |
D.实行君主专制很符合德国各阶级的政治利益要求,实现普选权是法国当时各阶级要共同争取的权利 |
古代中国社会“凡民曰四,一曰士,二曰农,三曰工,四曰商”。明清之际,江南等地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这说明()
A.礼教束缚解除,传统观念转变 |
B.启蒙思想产生,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
C.商品经济发展,等级观念淡化 |
D.商人地位提高,传统社会结构解体 |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
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 |
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 |
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 |
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 |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
B.鼓励创新,培养经世致用人才 |
C.树立理想,推动社会进步 |
D.维护正统,规范社会秩序 |
司汤达说:“历史学家的第一先决条件就是没有发明能力。”他强调的是历史学家
A.历史研究应是对历史的发现而非发明 |
B.在研究历史时不能有自己的观点 |
C.研究的历史素材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
D.研究历史不可借助假设推论 |
梁启超研究清代三百年学术思潮概括为“以复古为解放”“第一步,复宋之古,对于王学而得解放。第二步,复汉唐之古,对于程朱而得解放。第三步,复西汉之古。对于许郑而得解放。第四步,复先秦之古,对于一切传注而得解放。”材料表明()
A.清代学术缺乏明确的方向 |
B.对传统学术的反思有利于思想进步 |
C.清代学术思想由复古而停滞不前 |
D.清代崇古思想阻碍向近代社会的转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