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71年,中日两国在琉球事件后谈判《中日修好条规》时,日本代表团坚决不同意清政府在条约中自称“中国”,要求只写“大清国”。清朝代表力拒:“我中华之称中国,自上古迄今,由来已久,即与各国立约,亦仅只约首书写大清国字样,其条款内容皆称中国,从无写改国号之例”。对中日关于“中国”名称使用产生的争议,理解正确的是(   )
①日本实际上不承认清朝政权代表中国
②中国政府在外交活动中首次使用“中国”这一名称,故不被日本接受
③清政府在外交活动中“大清国”和“中国”同时使用,法律意义相同
④清政府据理力争是捍卫了国家尊严的行动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19世纪后期的某国海外贸易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西班牙成为“日不落帝国”
B.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C.荷兰成为“海上的马车夫”
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下列是《19世纪中期欧美主要国家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对该表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
总人口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
英国(1851年)
约1800万
48%
52%
法国(1851年)
约3600万
75%
25%
美国(1850年)
约2300万
87%
13%


A.19世纪中期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工厂”
B.工业化程度越高的国家农村人口比例越大
C.垄断组织和跨国公司的出现推动了人口的流动
D.工业革命推动城市化进程,促进人口向城市迁移

下图是世界殖民地占全球陆地(南极洲除外)面积的比例(%)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第①段进行殖民扩张的主要是荷兰
B.第②段加紧殖民扩张的主要是美国
C.第③段最大的殖民国家是英国
D.第④段说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二百多年时间里,世界市场已初具规模。其促进因素不包括

A.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 B.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的推动
C.机器工业产品在世界范围内销售 D.英荷等国重视发展海外贸易

有人说,21世纪是海洋经济的时代,而古希腊的战略家狄米斯•托克利也曾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17世纪控制海洋、拥有海上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荷兰 B.西班牙
C.英国 D.法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