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 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
|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 | D.推动民主革命深入发展 |
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的方针 | B.“百花齐放”的主张 |
| C.“文化革命”的观点 | 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
1992年春,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等地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谈话()
| A.实现了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
| B.确定了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方针 |
| C.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
| D.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向新阶段 |
1918年孙中山著《孙文学说》指出:“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余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该是()
| A.驱除鞑虏 | B.创立民国 | C.平均地权 | D.扶助农工 |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托之先王,既不惊人,又可避祸”。为此康有为著有()
| A.《新学伪经考》 | B.《孔子改制考》 |
| C.《变法通议》 | D.《仁学》 |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曾有人提出:“习兵战不如习商战”,“十万豪商,胜有百万劲卒”。这一思想主张当属于()
| A.洋务派 | B.早期维新派 |
| C.资产阶级维新派 | D.资产阶级革命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