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的历史和文明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连。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五表 凡以遗嘱处分自己的财产,或对其家属指定监护人的,具有法律上的效力。
第九表 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 诸八议者(注:八议指亲、故、贤、能、功、责、勤、宾等),犯死罪,皆条所坐及应议之状,先奏请议,议定奏裁(注:一般死罪可降为流罪);流罪以下,减一等。
——《唐律疏议》
材料 三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清回答:
(1)阅读材料一、二,分别指出《十二铜表法》与唐律的特点。
(2)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我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3)材料四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落实的?综上探究,你认为法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
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
![]() |
图一:北京2008年奥运会会徽 |
图二: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 |
请回答:
(1)阅读图一,请简要指出该会徽体现了中国哪些传统文化?
(2)中国书法源远流长,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是在什么时期?被称为“书圣”的书法家是谁?
(3)图二所示的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在中国历史上,谁的思想最主张“和谐”?
(4)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在历史上,对纸的发明和改进起到一定作用的是谁?纸发明后通过那种途径传到了欧洲?
(5)通过对上述图片的阅读,你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有何认识和体会?
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公元前5世纪的东西方思想巨人,两者思想的不同之处是( )
A.重视道德的意义 | B.肯定人的价值 | C.强调知识的作用 | D.推崇君主权威 |
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这位思想家是( )
A.孙子 | B.孟子 | C.董仲舒 | D.朱熹 |
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
A. | 法家学说 | B. | 道家学说 | C. | 儒家学说 | D. | 墨家学说 |
孔孟学说主要讨论的是( )
A. | 人与人的关系 | B. | 人与自然的关系 | C. | 国与国的关系 | D. | 夷夏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