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
| A.解除地方割据 | B.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
|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 D.改革官制 |
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10世纪基督教发生第一次分裂:天主教和东正教,分别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
| B.威克里夫主张用民族语言传教,译《圣经》为捷克文。 |
| C.马丁·路德发表了《基督教原理》,提出其改革主张 |
| D.加尔文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实际上在日内瓦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
日内瓦之所以被称为“新教的罗马”,主要是因为
| A.加尔文教主张比较激进 |
| B.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的宗教改革影响最大,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 |
| C.加尔文教倡导《圣经》是最高权威 |
| D.加尔文严厉排除异己 |
1555年,德意志新旧教诸侯签订和约所确立的原则是
| A.“教随国定” | B.路德派新教成为将来德国的国教 |
| C.“因行称义” | D.在《圣经》面前人人平等 |
德意志四分五裂的局面有利于
| 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B.神圣罗马帝国加强中央集权 |
| C.罗马教廷控制德意志 | D.德意志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 |
中世纪时天主教会成为斗争的焦点,爆发了宗教“异端”运动。对宗教“异端”运动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是指人们反对教会的斗争 |
| B.是指人们利用宗教思想发动的反对封建王权的斗争 |
| C.是指人们常常利用与教会说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
| D.是指反对天主教会的反封建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