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主”,最早在《尚书》中有:“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于成汤”;伯利克里曾骄傲的说:“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可见,由于时代、国情的区别,民主呈现着多元化特点。以下有关民主的认识错误的是
| A.近代民主在地域上突破了古希腊的小国寡民 |
| B.近代民主在形式上突破了古希腊的直接民主,实行间接民主 |
| C.古希腊民主是全民民主,近代西方民主实质代表的是资产阶级民主 |
| D.古代中国的“民主”指有德行的君主为民做主,近代民主指人民主权 |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其故在擅专威福……使为宰相者,居然以天下之治乱为己任,目无其君,此犹大不可也。”最有可能说此言论的帝王是
| A.赢政 | B.李世民 | C.赵匡胤 | D.朱元璋 |
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创立郡县制 | B.确立三省六部制 |
| C.开创科举制 | D.确立王位世袭制度 |
秦灭楚后,在湘江流域设立长沙郡。秦代长沙郡以今长沙地区为中心,涵盖了湖南大部分地区。该郡
| A.设置晚于琅邪郡(今山东境内) |
| B.下辖若干县、乡、里 |
| C.郡守由皇帝任命,定期向丞相述职 |
| D.县令由郡守任命,定期向皇帝述职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种继承制度在政治上给西周带来的最不利影响是
| A.权力世袭制度渐渐消亡 | B.使世卿世禄的贵族特权自行消灭 |
| C.贵族普遍地转化成庶人 | D.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隶属关系失控 |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按此纪年方法,中华民国元年是()
| A.壬子年 | B.癸丑年 | C.甲寅年 | D.乙卯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