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帝退位诏书》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用是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之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由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帝退位的原因是
| A.以退为进,等待时机 | B.表面接受,实为揽权 |
| C.无可奈何,静观事变 | D.顺应民心,接受共和 |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
| C.有类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政令 |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其为人也寡欲,虽有不存焉者,寡矣;其为人也多欲,虽有存焉者,寡矣。”理学创始人周敦颐说:“予谓养心不止于寡焉而存耳,盖寡焉以至于无。无则诚立明通。诚立,贤也;明通,圣也。”下列相关评述,不正确的是
| A.理学与传统儒学在维护社会伦常方面一致 |
| B.理学教人“学作圣贤” |
| C.传统儒学教人“学做人”,教人“寡欲” |
| D.传统儒学与理学都探究世界的本原 |
《周礼·地官·司市》载:“大市日昃而市,百族为主;朝市朝时而市,商贾为主;夕市夕时而市,贩夫贩妇为主。”这段材料能够说明
| A.西周分封制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 | B.周人主要从事商业活动 |
| C.西周重视对商业活动的管理 | D.西周时期打破了“工商食官”制度 |
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着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表现的是
| A.跻身仕途的平民取代了门阀家族,成为社会的领导阶层 |
| B.佛道的虚无和消极让位于儒家思想的积极、理性和乐观 |
| C.士族政治领袖所提供的对王室权威的制衡丧失 |
| D.商业对国家的财政政策至关重要,政府稳步提高货币的供给 |
①春秋时期,郑国发生了火灾,掌管祭祀的官员建议子产焚烧玉石向上天祈祷, ②子产说:“天道远,人道迩,非所及也。” ③于是积极组织灭火。 ④这说明当时以祭祀为核心的宗教意识日益淡薄,而世俗理性逐渐占据上风。上述材料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