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战争不是时代主题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冷战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D.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存在矛盾 |
据史载,明朝中后期“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藏,其富甚于新安。”材料表明当时()
A.奢侈品贩运是商人致富的主要手段 |
B.形成地域性特征明显的行业商帮 |
C.富商大贾大多以垄断经营敛财 |
D.资本主义萌芽促进贸易的繁荣 |
明朝时,浙江的棉纺织业出现“商贾从旁郡贩棉花列肆吾土,小民以纺织所成,或布或纱,清晨入市,易花而归,仍治而纺织之,明且复持以易”。这段材料反映出这一时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现象是()
A.浙江农村出现商品经济 | B.大量棉纺织品投入市场 |
C.棉纺织业的中心已形成 | D.商人介入手工业生产 |
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的称谓。这反映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 |
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 |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 |
宋哲宗元祐元年监察御史王若叟在一道奏疏中向皇帝进言说:“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货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段材料说明()
A.佃户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B.佃户彻底获得了人身自由 |
C.租佃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 | D.地主与佃户开始相互依存 |
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
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 |
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