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 |
| 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 |
| 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 |
| 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 |
下列文章是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发表的是
①《新民主主义论》
②《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③《论
人民民主专政》
④《论联合政府》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
|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
| C.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 |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书法是我国艺术宝库的瑰宝,下列有关我国古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书法与汉字相伴而生,经历了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的演变 |
| B.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以魏晋为界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
| C.正楷的基本特点是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实用价值高 |
| D.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草书 |
下图反映我国1953—1985年出现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其经济背景分别是()
| A.纠正“大跃进”错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 |
| B.实行“一五”计划、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
| C.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加入世贸组织 |
| 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
下图是我国为纪念一次国际会议发行的邮票,
中国政府在会上提出的外交方针是()
| A.一边倒 | B.“睦邻友好” |
| C.“求同存异” | D.“不结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