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 B.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
C.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 D.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
面对巨大的帝国版图(见下图),屋大维的顾问叫苦不迭:“麻烦在于人口众多,管理事务繁杂,因为公民包括了种族和能力上形形色色的人,他们的秉性和愿望更是千差万别。所以统治起来困难至极。”为此,统治者
A.对被征服地区进行血腥镇压 | B.致力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
C.建立城邦制度实行民主政治 | D.将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体系 |
腾讯历史频道推出《转型中国1864-1949》系列原创策划。策划以年份为单位,逐一梳理近代史关键命题。下列各项中可以作为1920年年度事件的是
A.国共关系由合作走向破裂 | B.中国出现首个电报机房 |
C.无线电台开始引入中国 | D.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开通 |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比喻为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比喻为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人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最为恰当比喻是
A.深圳 | B.珠海 | C.海南 | D.浦东 |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邓小平理论的发展推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②1979年起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③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成熟
④中共十四大以后中国取消了计划手段
A.①③ | B.①②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1956年底,中国私营工业98.7%的户、98.8%的职工、99.5%的产值和私营商业82.2%的户、85.1%的从业人员、93.3%的资本额实现了公私合营,这说明中国基本完成了
A.社会主义工业化 |
B.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C.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