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
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 |
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 |
D.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
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然中外朝之分,汉初盖未之有,武帝始以严助、主父偃辈入直承明,与参谋议,而其秩尚卑。……至昭宣之世,大将军权兼中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事中者,皆自托为腹心之臣矣。”据此,对“中(内)朝”认识不正确的是
A.以卑职掌重权 | B.削弱“三公”职权 |
C.重用亲信侍从 | D.专职辅助军事决策 |
《汉书·食货志》认为“食谓农殖嘉谷可食之物,货谓布帛可衣,及金刀龟贝,所以分财布利通有无者也。二者,生民之本……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其主要经济思想是
A.农商并重 | B.民为邦本 |
C.休养生息 | D.重农抑商 |
一位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
B.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
C.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
D.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结合所学,材料反映的科学成就是
A.哥白尼的“日心说” | B.瓦特改良蒸汽机 |
C.达尔文的进化论 | D.牛顿经典力学理论 |
“要寻求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够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防御和保护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启蒙思想家思考的问题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时期相比,突出强调了
A.构建民权政府 | B.批判神权统治 |
C.鼓吹人性解放 | D.倡导思想自由 |